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原理,日本SMC氣缸
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根據(jù)工作所需力的大小來確定活塞桿上的推力和拉力。由此來選擇氣缸時應使氣缸的輸出力稍有余量。若缸徑選小了,輸出力不夠,氣缸不能正常工作;但缸徑過大,不僅使設備笨重、成本高,同時耗氣量增大,造成能源浪費。在夾具設計時,應盡量采用增力機構,以減少氣缸的尺寸。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原理,日本SMC氣缸
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端蓋上設有進排氣通口,有的還在端蓋內設有緩沖機構。桿側端蓋上設有密封圈和防塵圈,以防止從活塞桿處向外漏氣和防止外部灰塵混入缸內。桿側端蓋上設有導向套,以提高氣缸的導向精度,承受活塞桿上少量的橫向負載,減小活塞桿伸出時的下彎量,延長氣缸使用壽命。導向套通常使用燒結含油合金、前傾銅鑄件。端蓋過去常用可鍛鑄鐵,現(xiàn)在為減輕重量并防銹,常使用鋁合金壓鑄,微型缸有使用黃銅材料的。
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缸筒的內徑大小代表了氣缸輸出力的大小。活塞要在缸筒內做平穩(wěn)的往復滑動,缸筒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應達到Ra0.8um。對鋼管缸筒,內表面還應鍍硬鉻,以減小摩擦阻力和磨損,并能防止銹蝕。缸筒材質除使用高碳鋼管外,還是用高強度鋁合金和黃銅。小型氣缸有使用不銹鋼管的。帶磁性開關的氣缸或在耐腐蝕環(huán)境中使用的氣缸,缸筒應使用不銹鋼、鋁合金或黃銅等材質。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原理,日本SMC氣缸
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所設緩沖裝置種類很多,上述只是其中之一,當然也可以在氣動回路上采取措施,達到緩沖目的。 組合組合氣缸一般指氣缸與液壓缸相組合形成的氣-液阻尼缸、氣-液增壓缸等。眾所周知,通常氣缸采用的工作介質是壓縮空氣,其特點是動作快,但速度不易控制,當載荷變化較大時,容易產生“爬行”或“自走”現(xiàn)象;而液壓缸采用的工作介質是通常認為不可壓縮的液壓油,其特點是動作不如氣缸快,但速度易于控制,當載荷變化較大時,采用措施得當,一般不會產生“爬行”和“自走”現(xiàn)象。
1)普通型沖擊氣缸普通型沖擊氣缸的結構見圖42.2-10。與普通氣缸相比,此種沖擊氣缸增設了蓄氣缸1和帶流線型噴氣口4及具有排氣孔3的中蓋2。其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可簡述為如下五個階段(見圖42.2-11):
**階段:復位段。見圖42.2-10和圖42.2-11a,接通氣源,換向閥處復位狀態(tài),孔A進氣,孔B排氣,活塞5在壓差的作用下,克服密封阻力及運動部件重量而上移,借助活塞上的密封膠墊封住中蓋上的噴氣口4。中蓋和活塞之間的環(huán)形空間C經過排氣小孔3與大氣相通。*后,活塞有桿腔壓力升高至氣源壓力,蓄氣缸內壓力降至大氣壓力。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原理,日本SMC氣缸
**階段:儲能段。見圖42.2-10和圖42.2-11b,換向閥換向,B孔進氣充入蓄氣缸腔內,A孔排氣。由于蓄氣缸腔內壓力作用在活塞上的面積只是噴氣口4的面積,它比有桿腔壓力作用在活塞上的面積要小得多,故只有待蓄氣缸內壓力上升,有桿腔壓力下降,直到下列力平衡方程成立時,活塞才開始移動。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原理,日本SMC氣缸
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腔內壓力p30可認為已達氣源壓力ps,同時,容積很小的無桿腔(包括環(huán)形空間C)通過排氣孔3與大氣相通,故無桿腔壓力p10等于大氣壓力pa。由于pa/ps大于臨界壓力比0.528,所以活塞開始移動后,在*小流通截面處(噴氣口與活塞之間的環(huán)形面)為聲速流動,使無桿腔壓力急劇增加,直至與蓄氣缸腔內壓力平衡。該平衡壓力略低于氣源壓力。以上可以稱為沖擊段的第I區(qū)段。第I區(qū)段的作用時間極短(只有幾毫秒)。在第I區(qū)段,有桿腔壓力變化很小,故第I區(qū)段末,無桿腔壓力p1(作用在活塞**積上)比有桿腔壓力p2(作用在活塞桿側的環(huán)狀面積上)大得多,活塞在這樣大的壓差力作用下,獲得很高的運動加速度,使活塞高速運動,即進行沖擊。在此過程B口仍在進氣,蓄氣缸腔至無桿腔已連通且壓力相等,可認為蓄氣-無桿腔內為略帶充氣的絕熱膨脹過程。同時有桿腔排氣孔A通流面積有限,活塞高速沖擊勢必造成有桿腔內氣體迅速壓縮(排氣不暢),有桿腔壓力會迅速升高(可能高于氣源壓力)這必將引起活塞減速,直至下降到速度為0。以上可稱為沖擊段的第Ⅱ區(qū)段。可認為第Ⅱ區(qū)段的有桿腔內為邊排氣的絕熱壓縮過程。整個沖擊段時間很短,約幾十毫秒。 見圖42.2-11c。
日本SMC氣動滑臺氣缸原理,日本SMC氣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