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收獲的小麥一般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后熟時間長。小麥自收獲后有明顯的后熟期,呼吸作用增強,生理代謝旺盛,易發(fā)熱、生霉,其后熟作用完成后,可改善小麥品質,提高貯藏的穩(wěn)定性。多數(shù)小麥后熟期為60天,少數(shù)超過80天,一般以發(fā)芽率達80%為后熟完成的標志。二是耐高溫能力強。小麥具有較強的耐熱性,溫度在50—55℃時,呼吸酶不破壞,蛋白質也不變性。一般在含水量小于17%、溫度不超過54℃,不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三是易吸濕回潮。小麥種皮薄,無外殼保護,組織松軟,吸水能力強,易滋生病蟲,引起發(fā)熱霉變或生芽。
根據(jù)小麥收獲后籽粒的特點,在小麥種子貯藏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防吸濕。小麥皮薄、疏松,吸濕性強。因此含水量在12%以下的麥種應采取密閉貯藏的方法及時入倉,以避免種子吸濕返潮,保持種子的活力。當小麥種子的水分達13%~14%時,必須將種子的溫度控制在25℃以下;當小麥種子的水分達14%~14.5%時,必須將種子的溫度控制在20℃以下。
二是保干熱。小麥種子抗熱性強,含有的蛋白質和酶具有很強的耐熱性。因此含水量在17%以下的麥種,只要溫度不超過54℃,進行干燥處理時不會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率,但是已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麥種子抗熱性有所降低,不適宜進行熱進倉處理。
三是需后熟。小麥種子需要一定的生理后熟期,沒有完成后熟作用的麥種,貯藏期會出現(xiàn)“出汗”和“亂溫”現(xiàn)象。因此小麥種子需充分后熟才能貯藏入庫。一般小麥生理后熟期因種植區(qū)域和品種不同而不同。
四是巧貯藏。小麥種可采取袋裝和散裝貯藏,低溫密閉貯藏、熱進倉等也是行之有效的貯藏措施。小麥是常規(guī)品種,對少量種子可用瓷缸和塑料袋貯藏。用瓷缸貯藏時,先在缸底放入一定量的干草木灰,用牛皮紙將種子和草木灰隔開,然后將充分曬干的種子放入瓷缸內,表面再用覆蓋物覆蓋。在大批量種子貯存時 要注意:一要趁熱裝包,高溫密閉 利用小麥的耐熱性,在高溫的晴天晾曬、貯藏,可起到干燥、促進后熟、殺蟲抑菌的作用。二要控制水分,維持低溫低氧 為了對小麥進行長期貯藏,提高貯糧的穩(wěn)定性,必須控制小麥的含水量,維持低溫低氧狀態(tài)。而對已貯藏1年-2年的小麥,采用熱密閉和趁冬季低溫翻倉去雜。攤薄降溫后趁冷裝倉,進行“冷密閉”貯藏,可防小麥變質、生蟲、發(fā)霉等,達到**貯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