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鹽霧測試前應對樣品進行檢驗—方法
在進行環(huán)境試驗前,有必要將某些方面存在缺陷的材料找出來,并作好記錄。
如果在表面上預制損傷,試驗前要記錄下這一損傷并如實報告。如果有意使試樣發(fā)生變形,剛要單獨對變形區(qū)進行評級。
試驗可在暴露架上進行檢查,也可移至更合適之外檢查。檢查時光線要盡可能均勻,要避免陽光直接反射或云層的遮蔽,并從不同角度檢查,以確保缺陷充分顯現(xiàn)。
試驗結束后,如果試樣狀態(tài)允許,可不經(jīng)清洗進行檢查。如果污垢和鹽類沉積物等掩蓋了缺陷而使檢查難以進行時,宜用蘸有中性肥皂液的海綿對表面進行擦試,然后用水漂洗。但在此過程中不可施加壓力,以免洗掉腐蝕產(chǎn)物而造成評級偏高。清洗液不應對覆蓋層產(chǎn)生任何在。中途或定期檢查時不要清洗試樣,否則會干擾試樣的腐蝕行為。
試樣清洗后應待干燥予以,才能進行檢查。
對表面評級時要加以說明,進行計數(shù)的缺陷系指正常視力或校正視力可見的缺陷。
注:1、在初始檢查之后,可進一步借光學儀器來描繪缺陷的特征。
距試樣邊緣或膠帶/石蠟5MM以內(nèi)的邊緣缺陷可在報告中注明,但一般不影響數(shù)字評級。同樣地,可忽略接觸痕、掛具痕和固定孔等缺陷。
注:2、嘗試加工制造的試樣,如螺紋、孔等之上的邊緣缺陷可能難以評定;在這種情況下,可由需方和供方商定要報告的確切缺陷區(qū)。
當覆蓋層對基體金屬呈現(xiàn)陽極性時,從試樣邊緣發(fā)展出的白色腐蝕產(chǎn)物不應認為是覆蓋層失效。
有時要對試樣表面進行擦試、拋光、化學清洗等,以便對表面進行研究,但這樣的處理應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區(qū)域內(nèi),就100*150MM試樣而言,其處理面積*好不大于100平方毫米。要說明用于繼續(xù)試驗評級的這個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