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徑千分尺是由法國人J.L.帕爾默于1848年在法國取得**的,1869年由美國人J.R.布朗和L.夏普等制成商品,用于測量金屬線外徑和板材厚度。精密螺桿的有效長度一般為25毫米,所以千分尺的規(guī)格有0~25毫米、25~50毫米和50~75毫米等。**規(guī)格的外徑千分尺一般為2000毫米。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例如有用于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 電子千分尺 它的結構設計也遵循阿貝原則,但在測量系統(tǒng)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測量結果由數字顯示,故也稱數顯千分尺。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于外徑測量。常用的測量范圍為0~25毫米和0~38毫米,分辨率為1微米。允許誤差不大于2微米,這相當于測量范圍為0~25毫米的0級外徑千分尺允許誤差的1/2。(見彩圖)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26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