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 歷史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是亞洲地區(qū)的綜合性運動競賽會,也是亞洲體壇*大的盛會,***運動聯合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同一些***體育盛會,例如奧運會、***一樣,每4年舉行一次。亞運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xié)會發(fā)起組織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先后共舉行了10屆,1937年因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而中止。1948年,參加世界*******的亞洲體育界人士協(xié)商,倡儀重新恢復遠東運動會,并擴大規(guī)模,改稱亞洲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時間正好與奧運會錯開。1951年3月,**屆亞運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時只有489人參加。到1978年第8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目前,亞洲運動員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中國更是世界的體育大國和亞洲的體育霸主。
1948年7月倫敦1948年夏季*******第14屆奧運會舉行期間,中國與菲律賓體育人士欲恢復遠東運動會,并與亞洲各國體育人士商討。當時印度體育***古魯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團結精神,主張創(chuàng)辦一個所有亞洲國家的亞洲運動會。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代表,并邀請了韓國、中國、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代表召開了關于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起草亞洲運動會有關文件和章程并確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屆亞洲運動會(因印度國內原因,運動會延至1951年舉行)。1949年2月,亞洲國家體育組織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亞洲業(yè)余體育聯合會”(后更名為“亞洲運動會聯合會”,1981年改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至今)。
**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亞洲許多國家先后擺脫了殖民統(tǒng)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zhàn)爭中斷了12年的*******又恢復舉行。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tǒng)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fā)展的積極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