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大勢所趨**應無處不在
當前,世界人口激增、物聯網的普及以及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正在共同促使能源需求高速攀升,40年后全球能源需求將會翻一倍。同時,城鎮(zhèn)化、數字化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速,讓人類面臨著****的能效挑戰(zhàn)與能源困境,能源互聯網應運而生。一旦能源轉化為可視化信息流在互聯網上流動起來,那么浪費將不復存在。工廠的生產效率、企業(yè)內部運營和管理效率都會因此大大提升。
雖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但在能源使用方面,施耐德電氣是樂觀主義者。施耐德電氣認為當前一個更加電氣化的時代正在到來,未來的能源世界將更加的數字化、低碳化與分散化。這也就是所謂的能源世界巨變背后的3D方程式。在施耐德電氣看來,依托于物聯網**的的運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正在成為應對能源效率挑戰(zhàn)的關鍵。而更多的機會將出現在更加電氣化時代中的數字化、低碳化、分散化趨勢之中。施耐德電氣認為,提升能源效率必須把能源、自動化以及軟件和分析結合起來,從而更高效、更互聯地滿足能源需求。施耐德電氣的公司使命是,通過提供**技術,支持、推動和加速這一變革。
改變正在中國電網中進行
配電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配電網建設投入不斷加大,配電網發(fā)展取得顯著成效。但是目前的配網技術架構運維工作量龐大,設備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存在著配網設備數量級別太大,缺乏開放性支持等諸多問題。
配電網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對于能源互聯網的構建而言,現有的電網數字化是必經之路。提高電網效率,實現高性能實時運行,必須架構數字化的電網。當所有的設備與產品具有數字化的能力,通過就地的控制以及上端的軟件就能夠實現人們對前端、末端的設備的控制。而目前日益增多的自動化設備將“物電網”連接起來,為先進的電網實現數字化目標提供了支撐。
日前,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舉辦“數字化開關站(暨集互聯互通配電設備、區(qū)域控制和資產管理移動運維平臺為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發(fā)布會。會議期間,施耐德電氣與來賓共同探討了世界能源新環(huán)境下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并向眾多行業(yè)企業(yè)、專家、媒體展示了旨在助力配電網智能升級的“數字化開關站”,分享了其在北京市供電局豐臺分局的成功實踐。
2016施耐德電氣數字化開會站體驗現場
施耐德電氣此次發(fā)布的“數字化開關站”擁有四大能力,可加速推動電網的智能化進程,實現更加便捷的運維管理:
一二次融合化。設備真正做到一二次融合化,解決了一二次設備壽命不同期的問題,從而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
中低壓一體化。打通了從用戶表前到低壓設備,從低壓網絡到中壓網絡的整個配電網絡,避免重復投資和硬件軟件的不兼容問題,整體提高配網的可靠性和運行效率;
移動運維數字化?;谝欢稳诤系脑O備和中低壓一體化的網絡,應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移動運維和主動運維,進行及時的故障預警與有效的預防性維護。通過對故障點的提前預知,以及提前排除以規(guī)避可能發(fā)生的大面積停電,來實現電網的可靠性和可持續(xù)性,提升運維工作的效率,降低運維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運維管理的整體水平;
能源互聯智能化。讓用戶終端的能源互聯網與配電網實現更好的交互,以實現未來需求側響應的需求。
數字化開關站可以實現:
更好的確保人身**
縮短停電時間30%,幫助A+地區(qū)供電可靠性向5分鐘邁進
降低巡檢成本50%
減少每年一次設備投資成本5%
施耐德電氣“數字化開關站”在北京市供電局豐臺分局已成功實現,“數字化開關站”通過預知預檢和管理系統幫助其隨時掌握設備情況,采用移動端運維系統進行故障定位,將順序控制系統運用在現場操作中,大幅降低傳統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操作**指標及可靠性。在該方案的助力下,北京市供電局豐臺分局管轄區(qū)域內某居民區(qū)獲得了更加可靠、**、可持續(xù)的供電,停電時長也大幅縮短。同時,該方案也為北京市供電局豐臺分局**實現A+目標(國家電網2020考核指標:A+地區(qū)停電時長不超過5分鐘/年)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施耐德電氣為適應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國際**配電網要求,貫徹“網格化”管理理念,在夯實配電網基礎、實現信息貫通以及配網精益化運維管理方面深化實踐,結合A、A+地區(qū)特???,建設符合國家電網發(fā)展思路的配電開關站及配電室。在更加電氣化的世界中,施耐德電氣正攜手客戶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數字化、低碳化、分散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參與國家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推動智能電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