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觀察顏色離不開觀察光源,沒有光就沒有色彩。自然光是觀察顏色*理想的觀察光源,但是,受時間和場合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在自然光線下從事顏色匹配的工作。在絕大多數時間和場合下,人們只能依靠人造光源來進行顏色匹配。若使用人造光源來觀察顏色,經常會發(fā)生這種現象,兩個物品的顏色在某一人造光源下看上去是十分的一致,但是在自然光下(或在另一個人造光源下)進行觀察卻是差別很大。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上稱為物體的同色異譜現象。
為了克服物體的同色異譜現象在顏色復制過程中對產品質量造成的影響,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和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機構局要求從事顏色復制和匹配的行業(yè),例如廣告美術業(yè),印刷印染業(yè),顏料,涂料,油墨制造業(yè)等采用標準光源觀察環(huán)境來觀察色彩,從事顏色的復制和匹配。為此,
國際標準化組織在
2000
年專門制定了一個標準,即
ISO3664:2000
。在這個標準中,詳細規(guī)定了標準光源觀察環(huán)境中所使用的人造光源的光譜要求,光源的亮度和均勻度要求以及對光源周圍環(huán)境的要求。
1.
光源的光譜要求
根據
ISO3664:2000
的要求,普通日光燈管是**不能用作觀察顏色的光源的,必須使用同時符合下列技術要求的特制的熒光燈管:
(
1
)光源的色溫必須是
5000K
或
6500K,
即在這種光源色溫下觀察顏色基本上近似于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上午
8
點至
10
點,下午
3
點至
5
點在自然光下觀察顏色的效果。
(
2
)光源的顯色指數
Ra>90
,即在這種光源下,可以正確地觀察到
90%
以上的顏色。
2.
光源的亮度要求
觀察物體的顏色需要一定的光照度,可以想象在漆黑的屋子里是什么也看不見的。根據
ISO3664:2000
的要求:
(
1
)光源通過反射照射在被觀察物體表面上的亮度應達到
2000Lux
(
+/-500Lux
)。被照表面在
1mX
1m
的范圍內,任一點的亮度不得低于被照表面中心亮度的
75%
(
2
)光源通過透射照射在被觀察物體表面上的亮度應達到
1270cd/m2
(
+/-320cd/m2
)
(
3
)顯示器的亮度應達到
>75cd/m2
3.
光源周圍環(huán)境的要求
觀察顏色不僅需要一個標準的光源和適合的光源亮度,而且需對光源周圍的環(huán)境有嚴格的要求:
(
1
)觀察光源周圍的其它照明光源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被觀察物體的表面。
(
2
)觀察光源周圍的墻板,頂部和底部(包括觀察者本人的衣服)不能使用其它色彩,只能使用反射率
<60%
的中性灰色。
(
3
)當觀察彩色透射照片時,照片四周必須留有
50mm
以上寛度的邊框,且邊框的顏色必須是黑度
>90%
的黑色。
4.
光源的柔和性要求
僅僅依靠幾個標準光源燈管是不可能將光源收集起來并均勻地,柔和地照射在被照物體表面上的。這就是說標準的觀察光源必須要有科學設計的圍光系統,以確保將熒光燈管發(fā)出的光的能量盡可能多地盡可能均勻地照射在被照物體表面上,且沒有光的閃耀或光的陰影。
5.
色溫(
K
)
光源的色溫是以光源發(fā)光時所顯現的顏色與一個**黑體被高溫燃燒時所顯現的顏色相一致時的燃燒溫度來定義的,它的單位是**溫度
Kelvin
(
K
)。
K
值越高,顯現的顏色就愈趨向于白藍色;
K
值越低,顯現的顏色就愈趨向于黃紅色。
5000K
(
D50
)
一種發(fā)光顏色略為偏暖(偏黃)色調的標準光源燈管,被廣泛地應用在廣告美術和印前領域中。但根據
ISO3664:2000
,現在這種光源也被強制性地應用在印刷和其它色彩管理流程中。
6500K
(
D65
)
一種發(fā)光顏色略為偏冷(偏蘭)色調的標準光源燈管。以前在歐美國家,這種光源被應用在印刷領域中。但根據
ISO3664:2000
,這種光源正逐步被
D50
光源取而代之。但在中國,
D65
光源目前仍是印刷領域中普遍使用的標準光源燈管。
色溫示意圖
6.
顯色指數(
Ra
)
顯色指數用來衡量在自然光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顏色與在某一光源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顏色之間的比值,即
Ra=
在某一光源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顏色
÷
在自然光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顏色。
Ra
表示某光源的顯色指數。
Ra
愈接近
100%
,表明在該光源照射下,所顯現的顏色與在自然光照射下所顯現的顏色的差異就愈小。
注意:色溫和顯色指數是兩個不同的物理概念。色溫只反映了人造光源的顏色,偏暖色調或者偏冷色調。顯色指數則反映了在某光源照射下所能顯現出來的顏色種類。色溫高不等于顯色指數高,顯色指數高也不等于色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