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一:在一定的空氣壓力下,逐漸降低空氣的溫度,當空氣中所含水蒸氣達到飽和狀態(tài),開始凝結(jié)形成水滴時的溫度叫做該空氣在空氣壓力下的露點溫度。即當溫度降至露點溫度以下,濕空氣中便有水滴析出。降溫法**濕空氣中的水分,就是利用此原理。
解釋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到夜間空氣溫度降低時,空氣中的水分會有一部分析出,形成露水或霜。這說明在水蒸氣含量不變的情況下,由于溫度的降低,能夠使空氣中原來未達飽和的水蒸氣可變成飽和蒸氣,多余的水分就會析出。使水蒸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就叫作“露點”。 測得露點溫度,就可以從水蒸氣的飽和含量表中查得其水蒸氣含量。由于溫度降低過程中水蒸氣含量并沒有改變,因此,測定露點實際上就是測定了空氣中的*濕度。如果露點越低,表示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越少。 露點可用專用的露點儀測定。例如,空氣經(jīng)干燥器后的露點為-50℃,由表8可查得:與-50℃對應(yīng)的飽和水分含量為0.038g/m3,說明空氣中尚含有這些水分。如果露點為-60℃,則飽和水分含量為0.011g/m3。露點越低,說明干燥程度越高。
解釋三:它是指氣體中的水份從未飽和水蒸氣變成飽和水蒸氣的溫度,當未飽和水蒸氣變成飽和水蒸氣時,有極細的露珠出現(xiàn),出現(xiàn)露珠時的溫度叫做“露點”,它表示氣體中的含水量,露點越低,表示氣體中的含水量約少,氣體越干躁。露點和壓力有關(guān),因此又有大氣壓露點(常壓露點)和壓力下露點之分。大氣壓露點是指在大氣壓力下水份的凝結(jié)溫度,而壓力下露點是指該壓力下的水份凝結(jié)溫度,兩者有換算關(guān)系(可查換算表),如壓力0.7Mpa時壓力露點為5℃,則相應(yīng)的大氣壓(0.101Mpa)露點則為-20℃。在氣體行業(yè)中,若無特殊說明,所指的露點均為大氣壓露點。
解釋一:即濕空氣被壓縮后開始析出水滴時的溫度。壓力越高,開始析出水滴的溫度也越高。
解釋二:其他條件不變,但是大氣壓力不同的情況下,露點是不同的。大壓力露點就是大氣壓力大的情況下露點溫度值。
解釋三:我們說的壓力露點是:同樣的氣體,其在相同溫度下,因為壓力改變所以濕度有變化。溫度為20℃時,常壓露點為-50℃。當壓力變?yōu)槭飼r,壓力露點為-27.5℃,壓力霜點為-29.66℃
蘇公網(wǎng)安備 32058102001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