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本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了膠粘劑按照主要粘料、物理形態(tài)、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質(zhì)的分類方法。 本標(biāo)準(zhǔn)適用于膠粘劑的分類和膠粘劑代號的編寫。2 分類原則及表示方法 用三段式的代號來表示一種膠粘劑產(chǎn)品。如圖1中所示。**段用三位數(shù)字分別代表膠粘劑主要粘料的大類、小類和組別;**段的左邊部分用一位阿拉伯?dāng)?shù)字代表膠粘劑的物理形態(tài),右邊部分用小寫英文字母代表膠粘劑的硬化方法;第三段用不多于三個大寫的英文字母代表被粘物。
3 類別說明3.1 按膠粘劑主要粘料屬性分類3.1.1 膠粘劑的主要粘料分為以下八大類:3.1.1.1 動物膠;3.1.1.2 植物膠;3.1.1.3 無機(jī)物及礦物;3.1.1.4 合成彈性體;3.1.1.5 合成熱塑性材料;3.1.1.6 合成熱固性材料;3.1.1.7 熱固性、熱塑性材料與彈性體復(fù)合。3.1.2 膠粘劑的主要粘料用三位數(shù)字表示(見表1),左邊**位數(shù)字是主要粘料的大類;中間一位數(shù)字是大類中的小類;右邊**位數(shù)字是小類中的組別。
3.2 按膠粘劑物理形態(tài)分類3.2.1 無溶劑液體 代號為1;3.2.2 有機(jī)溶劑液體 代號為2;3.2.2 水基液體 代號為3;3.2.4 膏狀、糊狀 代號為4;3.2.5 粉狀、粒狀、塊狀 代號為5;3.2.6 片狀、膜狀、網(wǎng)狀、帶狀 代號為6;3.2.7 絲狀、條狀、棒狀 代號為7。3.3 按膠粘劑硬化方法分類3.3.1 低溫硬化 代號為a;3.3.2 常溫硬化 代號為b;3.3.3 加溫硬化 代號為c;3.3.4 適合多種溫度區(qū)域硬化 代號為d;3.3.5 與水反應(yīng)固化 代號為e;3.3.6 厭氧固化 代號為f;3.3.7 輻射(光、電子束、放射線)固化 代號為g;3.3.8 熱熔冷硬化 代號為h;3.3.9 壓敏粘接 代號為i;3.3.10 混凝或凝聚 代號為j;3.3.11 其他 代號為k。3.4 按膠粘劑被粘物分類3.4.1 多類材料 代號為A;3.4.2 木材 代號為B;3.4.3 紙 代號為C;3.4.4 天然纖維 代號為D;3.4.5 合成纖維 代號為E;3.4.6 聚烯烴纖維(不含E類) 代號為F;3.4.7 金屬及合金 代號為G;3.4.8 難粘金屬(金、銀、銅等) 代號為H;3.4.9 金屬纖維 代號為I;3.4.10 無機(jī)纖維 代號為J;3.4.11 透明無機(jī)材料(玻璃、寶石等) 代號為K;3.4.12 不透明無機(jī)材料 代號為L;3.4.13 天然橡膠 代號為M;3.4.14 合成橡膠 代號為N;3.4.15 難粘橡膠(硅橡膠、氟橡膠、丁基橡膠) 代號為O;3.4.16 硬質(zhì)塑料 代號為P;3.4.17 塑料薄膜 代號為Q;3.4.18 皮革、合成革 代號為R;3.4.19 泡沫塑料 代號為S;3.4.20 難粘塑料及薄膜(氟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等) 代號為T;3.4.21 生物體組織骨骼及齒質(zhì)材料 代號為U;3.4.22 其他 代號為V。